糖脂代谢紊乱的干预策略创新团队简介

糖脂代谢紊乱的干预策略研究团队于2022年获批为校级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为包书茵副教授。团队重点围绕糖脂代谢紊乱开展蒙药干预策略、新药及康养产品的研发工作。团队现有科研人员1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2人;博士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本团队建设期间取得多项成果:培养自治区“草原英才”青年创新人才、高校青年科技英才各1名;获省级以上项目6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含降糖蒙药专利ZL201210447839.0);出版《蒙药DNA条形码鉴定》等专著2部,其中首次将沙蓬载入《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发表论文19篇,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学术著作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奖5项,培养博士2人、硕士4人、本科生6人。团队与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深度合作,完成降糖蒙药基础研究,建立沙蓬质控标准,发现其显著降糖调脂及脏器保护作用,正推进“沙黄胶囊”新药研发。与阿迪斯蒙医药公司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团队指导专家及主要骨干成员如下:

姓名

年龄

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

分工

包书茵

37

教授

博士研究生

公共卫生学院

团队负责人

·乌力吉

64

教授

博士研究生

蒙医药学院

指导专家

包桂花

56

教授

博士研究生

蒙医药学院

指导专家

马茜茜

33

讲师

博士研究生

公共卫生学院

科研骨干

王秀枝

34

讲师

硕士研究生

通辽职业学院

科研骨干

白雪

35

教授

博士研究生

公共卫生学院

科研骨干

卞明

40

实验师

博士研究生

公共卫生学院

科研骨干

目前,本团队以挖掘蒙医药优秀遗产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并重,形成了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对每个方向的进一步阐述及未来建设展望:

1. 活性成分与药效机制研究

聚焦沙蓬、蒙古黄芪等药材活性成分的提取鉴定及药理作用机制,采用现代技术解析其药效物质基础,推动蒙药现代化。未来将强化跨机构合作,引入先进分离技术,开展多维度药效学评价(体外/体内实验、动物模型),系统揭示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通路。

2. 糖脂代谢调控研究

系统研究药材对糖脂代谢的干预作用及脏器保护机制,重点解析其对代谢相关酶系、信号通路(如胰岛素信号、脂肪酸氧化)及氧化应激的调控规律,挖掘防治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潜力。计划深化分子机制研究,建立临床转化合作平台,推进循证医学验证。

3. 新制剂开发与标准化研究

针对"沙芪浓缩丸"新制剂,构建涵盖原料质控、工艺优化、稳定性评估的全链条质量标准体系,同步解析其药效物质群与作用机制。重点开展制备工艺标准化研究,建立指纹图谱等质量控制技术,夯实制剂临床应用的物质基础与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团队未来将继续加强科研合作、深化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推动药物临床应用和成果转化,为蒙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更大贡献。